海驪住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月22日下午,少海匯戰略轉型大會于青島有住智能家居產業園召開,本次會議聚焦“科技創新 產業引領 零售升級”三大戰略領域,帶來了關于產業集群進一步發展的最新思考,發布產業轉型、零售轉型、科技轉型最新成果。
海驪作為少海匯核心成員企業之一,發布以“產業轉型 共創未來”為主題的戰略發展內容,正式宣布公司向綠色產業更進一步。同時發布了更新后的海驪LOGO,將LI最后的圓點變成了樹葉形狀,寓意愿景做綠色建筑科技引領者。
轉型成為責任企業“必答題”
應對全球氣候挑戰,國家提出“雙碳”目標,并在政策中明確要求,要推動開展綠色低碳建設,實現規模化綠色建筑發展,推動超低能耗建筑、零碳建筑、既有建筑節能及綠色化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裝配式建筑、區域建筑能效提升等項目落地實施。
綠色建筑已經成為國家建筑業的未來發展方向,海驪作為有責任擔當的企業主動承接國家戰略,并緊緊抓住每一輪技術革命機遇,綠色產業轉型更進一步。
綠色轉型對企業來說任務艱巨,綠色建筑工程綜合技術服務涉及多學科交叉,對系統研發、集成服務能力要求較高。作為以誠信立企的海驪,本次產業轉型在幾年前已經開始著手布局,并花大力氣投入科技研發,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堅持“進窄門、走遠路”。
產業轉型升級“向綠” 外圍護結構產業快速發展
海驪以讓建筑與自然和諧共生為大基礎目標,聚焦節能與清潔能源利用、節材與綠色建材等多方面,布局外圍護結構、綠色新材兩大板塊。
據了解,幕墻,門窗等外圍護結構作為建筑物內外可直接交互的物理界面,這一部分是影響室內熱環境質量和建筑能耗的關鍵。據行業數據,外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耗能占到了建筑整體的90%以上。
海驪為了能實實在在將綠色建筑落地,降低能源消耗,將自主設計、研發、生產、安裝、倉儲、物流、服務等所有環節全部囊括,脫離簡單的施工安裝,升級轉型為科技技術企業。
做好“逐綠功課”,海驪在持續探索實踐,打磨產品質量,提升性能與技術。在110門窗系統產品中,節能系統窗運用碳纖維新材料技術及聚氨酯復合材料進行強度提升與斷橋隔熱,密封膠條采用汽車級密封膠條,隔熱性能遠超行業標準。同時,還有真空隔熱玻璃、真空透明發電復合窗、高性能復合金屬窗等多項低能耗節能技術的升級。
在綠色節能方面,海驪依托能耗模擬,融合新型“建筑光伏一體化”,采用光伏等可再生清潔能源,減少建筑碳排放。
門窗幕墻產業在市場上展現出了遠超預期的爆發力。簽約額逐年翻倍增長,快速躋身門窗幕墻行業第一梯隊。今年上半年,中標了杭州大會展中心、合肥園博園、青島青北高科園等多個地標級的大項目。
目前,膠州產業園已建立第一個加工基地,全國布局5個加工基地,加工能力覆蓋全國。
做好底層文章 讓綠不“浮漂”
新材料作為綠色建筑的底層邏輯支撐,海驪重點布局。確定向碳礦纖維板、鎂合金、金屬復合板材等多種新材料方向發力。
非金屬材料領域,海驪利用“碳礦化“技術,打造碳礦纖維板。它的制備過程吸碳固碳,常溫制備、礦化、無需高溫蒸汽蒸壓,實現負碳凈減排。礦化再生資源來源廣泛,綠色循環,產品附加值高。并且材料的運用場景非常廣泛,可以直接替代傳統無機裝飾板材。碳纖板制造完成后,可以繼續延展為均質板、一體板、碳晶板、碳巖板等多種材料,在建筑場景中廣泛使用。
金屬領域海驪與西安謝赫特曼諾獎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成立海驪&謝赫特曼新材料實驗室,以諾貝爾獲獎技術、以色列加工工藝為基礎,研究鎂鋁合金對鋁合金的輕量化替代。并拓展在建筑以外的其他領域應用,比如,家居、家電、新能源、3C等。
產業綠色轉型,不僅是塑造企業品牌形象的“軟實力”,更是推動企業踐行長期發展的“硬準則”。本次發布會后,海驪還將繼續探索適合企業自身發展的綠色產品體系,讓高新技術融入企業發展的脈絡,成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底色,加快“向綠而行”。